一般说来,户外鞋按用途来说大致可以按如下几类来划分:
野外竞速或者越野跑(RACING/Running);
远足健行,轻量级徒步(HIKING);
远程徒步、重装穿越(TREKKING/BACKPACKING);
高海拔登山(MOUNTAINEERING);
对了,还有最近比较时髦的接近鞋(Approach)
野外竞速或者越野跑(RACING/Running)
这类鞋的特点:
矮帮,设计类似跑鞋;
超轻,大量使用尼龙及轻型人造面料;
极度透气;
中底柔软,减震功能卓越;
大底较硬,薄,适应不太复杂的地形。
使用环境:
历时短,通常在一天行进时间在8小时以内;
要求速度快;
路况较简单平坦;
轻负重;
中低海拔,气候温度适宜;
应用范围不广泛。
远足健行,轻量级徒步(HIKING)
这类鞋的特点:
高帮或半高帮对踝关节提供持久保护;
中等重量,透气,大量使用尼龙面料;
中底较柔软;
大底硬,厚,适应崎岖地形;
不一定完全防水。
使用环境:
历时短,通常在一天行进时间在8小时以内;
一般没有速度要求;
路况崎岖,如山径;
中等负重;
中低海拔,可能面临多变气候;
应用范围很广泛。
远程徒步、重装穿越(TREKKING/BACKPACKING)
这类鞋的特点:
全高帮,充分保护踝关节;
较重,大量采用全皮工艺;
中底较柔软;
大底硬,厚,可应付崎岖地形;
完全防水,并且透气;
大量采用硬保护材质
使用环境:
历时长、强度大;
没有速度要求;
路况复杂、艰难、多变;
大量负重;
可能涉足中高海拔地区或低温地带;
可能面临恶劣天候;
户外范围很广泛。
再来说一下接近鞋(Approach)
这类鞋的特点:
简单来说,无外乎就是介于徒步鞋和攀岩鞋之间的多功能户外鞋类,既具有徒步鞋的舒适,也不乏攀岩鞋的技术特点,当然城市中日常穿着也是不错。
对不同人“APPROACH SHOES”的意思是不同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意味着短途攀登秦岭垭口或是爬上汉阳陵或者只是在城市亮騒穿;对另一些人,意味着设计用来雪山攀登前中海拔适应性拉练和帮助登山者走到大本营;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人想要的是攀登大岩壁时与攀岩鞋交替使用的鞋子(去应付那些并不是非常困难的攀岩)。
高海拔登山(MOUNTAINEERING)
高山靴(moutaineering boot)和一般的徒步鞋比较,更加坚硬、温暖。高山靴都有非常坚硬的鞋底(几乎是不可形变的),前后有卡槽,能配合各种冰爪,对付高山的冰雪路线。如雪原上跋涉、在覆冰的岩石上行走、在陡峭的冰壁上攀爬等。注意,侧重“爬”而不是“走”的性能,因此高山靴和一般的徒步鞋(Hiking/Treking Boot)比较,更加坚硬、温暖。并且在国外没有登山靴这个说法,国内所说的登山靴基本都是高帮徒步鞋而已。
很早以前,那时候高山靴分为单层皮靴和双层塑料靴。
先来看看单层皮靴:LASPORTIVA MAKALU
皮质高山靴的历史几乎和阿尔卑斯登山的历史一样悠久,最好的皮靴几乎都集中在阿尔卑斯山周围的传统的欧洲制鞋业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
皮靴一般是单层的,皮面都采用了防水工艺,有的还采用了GTX之类的防水透气隔层。但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皮面仍然有冻硬的情况。因此皮靴比较适合海拔不太高的短时间的快速攀登。
再看塑料靴:KOFLACH
塑料靴最早应该是从滑雪靴演变来的,
优点
由于远征探险时间长、攀登进度慢,所以要求靴子的防水、保暖性能更好。双层塑料靴在这方面更突出。塑料外靴具有很好的防水、隔热作用。内靴一般是由海绵泡沫材料或者化纤保温材料制成的,有些较老的款式也有用羊毛或混纺材料的。不同的材料保温性能不同,其中最出色的是封闭气室泡沫,它的气室空腔之间空气不流通,最大限度的减小了空气对流引起的散热。此外,塑料靴还有一个独特的优点,进帐篷之后可以穿着内靴活动,晚上睡觉还可以把内靴塞到睡袋里,从而保持内靴的温暖干燥和穿着舒适,使用非常方便。所以那时候的高海拔攀登都使用双层塑料靴。
缺点
双层塑料靴的缺点是比较臃肿笨重,在雪线以下穿着看起来有点怪异,而运输携带又不方便;另外塑料靴的外壳比较坚硬,在技术难度较高的路线上,感觉不如皮靴灵敏。
小结:随着登山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高山靴的分类界限变得模糊,双层塑料靴因为使用笨拙,保暖性不够突出而逐渐淡出历史舞台。OK,我们来看看现在时下的高山靴又是啥样子
单层靴:
单层皮靴的历史虽然久远,但随着登山运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皮质高山靴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一般来说,皮靴看起来更漂亮,象精美的艺术品或前卫的“雅皮”服装;皮靴相对比塑料靴柔软,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脚感”,更适合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路线;另外皮靴的重量轻、外形也比较“苗条”,这使得它在雪线下的徒步中会有突出的优势,甚至出了家门口就可以穿着它。为了获得良好的性能,皮靴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复杂,使它的价格居高不下。皮靴一般是单层的,防水保暖是皮靴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为了防水保暖,皮靴采用了很多手段:首先是外层皮面都采用了防水工艺,比如皮质浸硅油、或者覆涂拨水剂等,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皮面吸水的情况;其次,大多数还在靴子内加上全包裹的防水透气材料内衬,最著名的是Gore-Tex材料,此外还有Sympetex(也是一种PTFE-聚四氟乙烯薄膜)等材料;此外,内部使用各种保暖纤维,如著名的3M Thinsulate材料和P棉等等,以获得保暖效果,鞋面也开始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所以再叫皮靴有点不妥。在夏季6000米左右的快速登山活动中,单层靴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单层靴里面还有一个很小的类别,基本不能上雪线,专用于攀冰和冰岩混合地形的靴子,这类靴子的特点是重量轻,保暖性一般,基本不防水,非常轻便,极度灵活。(PS:这类鞋的尺码一定要非常合脚,千万不能大!)代表的款式是下面两个:
laspotiva trango ice evo
然后就是现在很时髦的一层半靴子,其实这类靴子本来是给冬季阿尔卑斯攀登设计的,在传统靴体外附加了一层短雪套,从而将传统靴体的防水、防护功能转移到雪套上。外层雪套的下半部分使用了弹性尼龙面料并附着保暖化纤层,保证了防水性和强度。因为自带保暖的小雪套,主要用于积雪不深的冬季线路。这类鞋比单层靴保暖好,但是也只能用于夏季7000米以下的山峰攀登。这类靴子通常价格较高,而且积雪深的情况下还得使用传统雪套。
LASPORTIVA BATURA
BATURA1.0的小雪套基本不防水,而且容易爆拉链;现在BATURA2.0改成GTX,总算把防水性解决了。
SCARPA GUIDE
SCARPA phantom6000
这款phantom6000在GUIDE的基础上改进了保暖性,上7000问题不大,但是重量价格和phantom8000区别不大了,不推荐。
接下来说说双层靴,毕竟这玩意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登个慕峰还是可以的,毕竟价格相对低廉。
asolo AFS8000
这款靴子现在仍在ASOLO官网上找得到,型号很霸气,AFS8000。在三层一体靴一统天下之前,这类靴子可是八千米的主力。
VASQUE Radiator
VASQUE已经全面停产高山靴,不过这款 Radiator 市面上还能找到,如果价格便宜还是值得入手。相比其他双层靴的塑料外靴,Radiator 的复合材料外靴更保暖,加上ergo-therm热塑型内靴使得这款鞋保暖要好于一般双层靴。当时的宣传口号就是世界上最保温的高山靴之一。最大特点是外靴采用BOA快速锁紧系统防止鞋带松脱、脚感舒适的同时提供持久的收紧效果,松开鞋带只需一提,而系紧鞋带只需一按和一扭。早上不用哆嗦着双手系高山鞋鞋带的感觉真好。
接下来自然就是最高大上的三层一体靴了。三层靴就是将保暖的超级雪套和外靴都整合到一体,减轻了整体重量,提高了保温性能,现在攀连登慕峰很多人都穿这个了,不知道是气候变冷了呢,还是人更怕冷了。
lasportiva Olympus Mons Evo
这款靴子出镜率和撞靴率一样高,再加上颜色骚包,属于高富帅和土豪必备。缺点是
鞋型很窄,不太适合国人脚型。
极星第三极
依然是由意大利GRONELL代工,和 Olympus Mons Evo基本一个水平,颜色低调。难得是有37小码,实在是小脚妹子的福音。
SCARPA phantom8000
国内定价高过Olympus Mons Evo,鞋型较Olympus Mons Evo宽,据说穿着舒适。
ASOLO
MILLET
内容来源自川藏登山运动服务有限公司